今年全國音樂比賽(彰化地區)長笛指定曲是出現率很高的泰勒曼長笛幻想曲。出現這首當指定曲我想大家最擔心的就是如何去詮釋才符合"巴洛克風格",不僅考驗學生,更是考驗著指導老師。
巴洛克時期的特色就是華麗的、附有裝飾的
。何謂裝飾呢? 光從譜來看是看不出來的,因為作曲家並沒有寫下所有的裝飾音,反倒是留了很大的空間讓演奏者自行加入,像是爵士樂譜一樣,很多留白
。那當時演奏家裝飾音的秘密要哪找呢? 面對著沒有伴奏、且不能吹奏複音的長笛,和弦往往被拆解並隱藏在旋律中,要如何解開這謎題呢? 音樂史上最重要的參考依據就是泰勒曼的Sonate Methodiche(沒有文字只有譜例)和鄺茲Quantz的On Playing the Flute (沒有中文翻譯,英譯版共412頁
)。以下簡單提供幾個原則,供大家參考
一、看看有哪些為和弦內的音
以泰勒曼第二首長笛幻想曲第一樂章為例,第一個小節為A和絃的分解和絃,第二小節主要是D和弦的7音(E)到6音(D)。然而了解曲式結構對於演奏者有什麼幫助呢? 以和聲結構來說,第二小節的前三拍就是第一小節的延伸和弦,最後一拍則是解決和弦,因此,解決和弦音量上絕對不能大過延伸和弦。
二、看看有哪裡有音階式的鄰近音: 第一旋律-譜例中的紅色圈圈,(第一旋律通常會是拍點上的音,而非後半拍的音); 第二旋律-譜例中的藍色圈圈
三、看看哪裡要用連結線: 通常弦外音會連結到弦內音,好讓不協和音可以很smooth的"被解決"。
弦外音可以有很多的變化,以下列舉泰勒曼書上所提供的
四、看看譜上的記號
1) 巴洛克時期的曲子絕對沒有指示確切的速度,因為節拍器是1816年才發明的。每個樂章只會用術語來標示速度。(如果你譜上有標示確切的速度,那是編輯者加上去的,並不是原譜)
Grave - 非常慢且莊嚴
Largo - 緩慢而廣泛的
Larghetto - 寬廣的、 沒有Largo慢
Adagio -慢
Lento -慢
Andante - 行進般的, 中慢
Moderato - 中版
Allegretto - 小快板
Allegro -快板
Vivace -活潑、輕快
Presto - 非常快
Prestissimo - 非常、非常快
速度的掌握要把握兩個原則,慢而不拖,慢的優雅; 快而不衝,快的清楚。
2) 沒有漸強和漸弱兩個記號,古典時期以後才有。(如果你譜上有這個記號,那也是後來的編輯者加上去的,並不是原意)
3) +號代表著trills
4) 巴洛克時期當時所使用的笛子是無法輕易吹奏圓滑線,所以原譜上通常不會有太多圓滑線。但為了展現現代長笛的特色,我們還是會加上一些圓滑線。但有些音程是絕不圓滑的
圓滑線的禁區為:
4、5、6、7、8度音程
和弦轉換時
圓滑線不跨小節
以下為我很喜愛的錄音,Telemann No.2 Fantasia
推薦另一位我超喜歡的巴洛克長笛家-Rachel Brown
試聽連結 http://www.cdbaby.com/cd/brownrach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