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elix Mendelssohn: Concerto in E Minor, op.64, III  曲目介紹

孟德爾頌(1809-1847),浪漫時期德國作曲家,與同時期的貝多芬相比,孟德爾頌過著相當優渥的生活,從小在父母親的栽培下,聘請一流師資來教導他學習小提琴、鋼琴及作曲。他的音樂不像貝多芬充滿滄桑和努力不懈,卻洋溢著幸福旋律及浪漫的美感。孟德爾頌共花了六年的時間創作這首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。為達到完美的作品,創作時不斷的與當時著名的小提琴手交換意見。六年後於1845年首演,獲得極大的迴響,也使他在小提琴協奏曲的地位,與其他三位貝多芬、布拉姆斯、布魯赫的小提琴協奏曲並駕齊驅。此四首協奏曲堪稱是19世紀德奧小提琴協奏曲的四大小提琴經典名曲。這首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共有三個樂章,其曲式結構最特殊的一點是樂章與樂章之間沒有停頓,雖有獨立、分明的樂章,樂章間卻不間斷,因此能貫穿全曲。今天演奏最後一個樂章,曲風輕巧、活潑,以稍快板的速度進入活潑的甚快板。


huihsuan0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Joachim Andersen: Die Blumen, op.56, no.2 曲目介紹

對長笛學者而言,Andersen(1847-1909)這位長笛作曲家應該不陌生,他創作許多著名的長笛練習曲,乃長笛學者一定要學習的練習曲,但較少為人知的是,安德森除了寫練習曲外,還創作長笛與鋼琴的獨奏曲。安德森為丹麥長笛家、指揮家,也是柏林愛樂的創始人之一,從小與父親雙簧管家學習舊式的長笛。1868年到1881年,他走訪歐洲,巡迴獨奏演出,並擔任英國皇家樂團長笛手。依據歷史記載推測,他大部分的長笛獨奏作品應該是在此時期完成。他的作品除了是巴黎音樂學院學生必學的練習曲之外,其他的獨奏作品,如Morceau de concert, Op.3 和Deuxieme Morceau de concert, Op.61也曾列為巴黎音樂學院長笛學生的考試曲。安德森作品風格優美,屬田野風格,簡單旋律中帶點含蓄的幽默,正是他長笛獨奏的特色。這首曲子的意境是在描述正在綻放的花朵,曲風相當優美動人。


huihsuan0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Henry Mancini: Pie in the Face Polka (from “The Great Race”) 曲目介紹

曼西尼(1924-1994),電影配樂作曲家,創作的作品豐富且具有代表性,有「現代電影主題音樂之父」之稱,著名曲目包括家喻戶曉的粉紅豹、第凡內的早餐、人鬼情未了等都曾獲獎,1995年榮獲葛萊美終身成就獎殊榮。俏皮、浪漫、歡笑、驚喜,是他專屬的音樂風格,此首飛派砸面選自瘋狂大賽車,曲風幽默逗趣。

huihsuan0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Gabriel-Marie: Sérénade Badine曲目介紹

加布瑞爾-馬利(1852-1928)法國浪漫時期作曲家兼指揮家,畢業於法國巴黎音樂學院,為19世紀活躍的音樂家,曾擔任定音鼓手、指揮、樂評寫作,擅長創作舞蹈與戲劇音樂,這首小夜曲是繼「金婚式」之後最著名的一首可愛、輕鬆的小品。


huihsuan0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Walter Gieseking: Sonatine for Flute and Piano 曲目介紹

季雪金(1895-1956)是一位德國鋼琴家兼作曲家,成長與求學的時間大部分是在義大利和法國度過,雖沒有受過專業的音樂教育,卻能在20歲時以背譜的方式演奏貝多芬所有的鋼琴奏鳴曲。他曾錄製許多曲子,最具代表性的非印象樂派鋼琴作品莫屬,這首長笛與鋼琴的小奏鳴曲完成於1935年,雖使用20世紀的和聲,仍保持傳統古典奏鳴曲的形式與架構,旋律間也透露出印象樂派中的自然表現。


huihsuan0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